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

首頁 新聞總覽 下一代戰鬥車計畫:可選擇載人戰鬥車 (計畫變更時程表)

下一代戰鬥車計畫:可選擇載人戰鬥車 (計畫變更時程表)

作者:李思平

  下一代戰鬥車(Next Generation Combat Vehicle)是目前美國陸軍非常重要的軍備現代化計畫,而其中的可選擇載人戰鬥車(Optionally Manned Fighting Vehicle,OMFV)則是需求最久且最迫切的計畫。此計畫旨在取代年邁的M2布萊德雷戰鬥車,而在OMFV以前,已有未來戰鬥系統(FCS)以及地面戰鬥車(GCV)等兩大計畫出現過,但皆因技術和成本問題而失敗,如今,OMFV採用了比較不同的方法,但也因為曲折離奇的計畫經過,而容易讓軍事迷混淆,對此,本文將NGCV以及OMFV計畫整理成簡表,以利讀者理解。

 

現役但年邁的M2布萊德雷步兵戰鬥車

  目前美國陸軍使用的步兵戰鬥車是M2布萊德雷,它由三名車組員操縱,並可載運七名步兵。第一輛M2原型車在1978年12月交付給陸軍,第一輛M2則在1981年5月部署於單位,並且在之後持續進行升級,而目前最新的標準為M2A4。

  儘管在服役期間已經升級多次,但M2依然有著性能的限制。M2首次的實戰經驗是在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此時M2的評價極佳。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時,M2的表現雖仍令人滿意,但它即便在配備反應裝甲後,在面對地雷、IED以及反戰車火箭時仍然無可避免地承受了重損以及人員傷亡,這也讓軍方對於M2的生存性感到憂慮。此外,M2的升級空間也到了極限,特別是電力供應的部分,舉例來說,在伊拉克戰爭期間,M2為了使用IED干擾器,還必須關掉某些電子零件以讓出電力,而在後來整合主動防禦系統(APS)的過程中,更出現了電力不足而整合困難的問題。

 

過往試圖淘汰M2但失敗的計畫

FCS:FCS是陸軍在1999年展開的計畫,此計畫寄望透過整合在網路上進行指管通的有人、無人車輛和飛行器,再結合先進的感測器,達到對戰場的完全狀況覺知,進而令載具減輕對於裝甲的需求,並且在視距外對敵達到接戰且摧毀之效。然而,其系統過於複雜、科技不純熟、廠商主導之管理模式以及陸軍高層不斷修改需求,FCS計畫的成本漲幅高達25%。在耗資214億美元且僅進入預產階段後,國防部在2009年終止FCS計畫。

GCV:由於仍有需求汰換FCS,且也作為FCS計畫重建的一部分,陸軍在國防部指示下,於2009年啟動地面戰鬥車(Ground Combat Vehicle,GCV)計畫。GCV計畫考量的層面非常廣泛,是針對陸軍未來全面的行動需求而開發,且納入了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的經驗,然而,陸軍最終發現GCV仰賴了太多不成熟的科技,且要達成的目標過多,導致它很難在「可負擔的」價格下被開發與生產。在2014年2月,陸軍終止了GCV計畫,並將剩餘資金挪用到開發下一代平台上,而在終止GCV計畫時,軍方已耗資15億美元。

GCV之後的NGCV:在GCV計畫終止後,陸軍在2015年開始啟動了未來戰鬥車(Future Fighting Vehicle,FFV)計畫,而高層將其定調為「謹慎」且「不急著啟動的步兵戰鬥車計畫」,而會有這樣的改變主要是前兩次計畫造成過多的預算浪費。在2018年6月,在國會的關切下,陸軍宣布了一系列的現代化計畫,而作為取代M2的NGCV,則是在眾計畫中第二順位。

 

OMFV計畫的啟動和被迫延宕的困境

在2018年6月,陸軍在國會的關切下,啟動了名為下一代戰鬥車(NGCV)的載具更新策略,旨在取代現役且年邁的M2布萊德雷戰鬥車。在2018年10月,陸軍高層將NGCV重新定義成涵概可選擇載人戰鬥車(OMFV)以及其他未來車輛計畫的大型計畫。在2018年末,陸軍成立陸軍未來司令部(Army Futures Command,AFC),目的是讓陸軍在軍備更新和實施現代化程序時有統一的指揮體系,而不是多頭馬車。而在研發和採購OMFV的計畫上,AFC將扮演關鍵角色。

最初的OMFV計畫,是規劃成5年的科技開發期,從2019財年開始一直到2024財年達到里程碑B,接著再進展到工程暨製造開發階段。假如工程暨製造開發階段成功,則陸軍則宣告達到里程碑C,並在2028財年將計畫推進至生產暨部署階段,最終於2032財年間使OMFV部署於部隊。

在2018年4月,實任陸軍部長的Mark Esper指出廠商應可在2021財年間交付原型車,並且清楚表明想要加速整個OMFV的時程。在審視幾個可行方案後,陸軍將部署OMFV的時間點訂在2026財年間,而這也代表陸軍採購的方針,必須著眼在經過大量改造的現有產品,例如現有之成熟車輛的底盤及砲塔,但安裝全新的感測器與配備等。部分陸軍官員則指出,他們期望見到50mm鏈砲能加裝在廠商提供的載具上。

在此全新的規畫之下,OMFV的時程為:

1.在2020年第一季授予兩家廠商為期3年的工程暨製造開發(EMD)合約。

2.如EMD階段成功,則在2023財年第3季進入生產暨開發階段。

3.OMFV於2026年第1季部署於單位。

在2019年3月29日,陸軍發布了OMFV的需求建議書(RFP),但時程過於緊迫而要求過高,因此到最後只剩下通用動力一間廠商。BAE因無法在時限內達到要求而棄標,萊茵金屬與雷神的山貓式則來不及送到亞伯丁驗證場,因此失去資格。在這種狀況下,在2020年1月16日,陸軍取消了OMFV計畫,並規劃在對OMFV計畫需求重新審視後再重啟,因為根據陸軍官方說法,這是因為在陸軍要求的時間內,廠商無法及時達到計畫的要求的緣故。

 

OMFV計畫的重啟和合理的要求

  在2020年2月7日,陸軍重啟OMFV標案並透過釋出新的市場調查,同時將大部分的初期成本移轉至軍方,此作為是軍方對各廠商在第一次競標時的補償,並重拾廠商的信任。在全新的採購策略中,陸軍請各潛在廠商提交「粗略數位原型」(Rough Digital Prototype),同時表明軍方不再將OMFV的服役時間設定在2026財年。此外,軍方也取消了需讓兩輛OMFV進入C-17的空運需求,讓此標案成為全新的樣貌。

  在2020年4月9日,陸軍提供全新的OMFV計畫指南,而本次計畫包含了五大階段,同時降低了外國廠商的競標障礙,並且指出了整合相關但不成熟之科技的途徑。

目前全新的五階段分別為:

1.發展並精進OMFV之採購和合約策略

2.初步設計

3.細節設計

4.原型製造暨測試

5.生產暨實裝

  陸軍現在規劃在2021年第4季授予首份合約,第二份則是2023年第2季,並預計於2027年第1季選出OMFV供應商,接著在2028年第4季有首個單位使用OMFV,最終在2029年第3季進入OMFV全速量產期。

 

此文主要針對時程進行整理,不特別包含NGCV之載具、技術細節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