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

首頁 新聞總覽 專為毀滅而生!長弓阿帕契的瞄具與整合運用

專為毀滅而生!長弓阿帕契的瞄具與整合運用

(Source: LMT)

作者:李思平

  AH-64阿帕契攻擊直升機是世界上最優異且實戰經驗最豐富的攻擊直升機之一,而在AH-64D加入AN/APG-78長弓射控雷達(Longbow Fire Control Radar,FCR)以及先進資料數據機(Improved Data Modem,IDM)之後,更是它的全天候作戰能力以及多目標接戰能力大幅提升。

  我們對於阿帕契上長弓雷達的性能諸元並不陌生,都知道這是一具可以同時偵測追蹤256個目標、鎖定16個優先目標的優異射控雷達,且阿帕契前還有一個很強大的光電頭,目標尋獲標定系統(TADS),這些瞄具都可以讓地獄火飛彈攻擊8公里外的目標,而一個滿掛16發地獄火飛彈的阿帕契,在彈指間就可殲滅整個暴露在原野上的戰車連。但阿帕契要如何整合這些系統,並投入作戰之中呢?而飛行員又會如何運用?

  以下,讓我們來看一下AH-64D和以後的型號,所配備的瞄具是哪幾種,會如何尋獲並交付目標資訊給AGM-114L雷達導引飛彈(RF),或者說是俗稱的AGM-114L長弓地獄火(Longbow Hellfire)。

 

AH-64D和之後的瞄具與感測系統

1. AN/APG-78長弓射控雷達(FCR)

  這基本上大幅拓展的阿帕契的狀況覺知能力,同時也是供給AGM-114L雷達導引飛彈之目標資訊的必要配備,而如果發射機本身無FCR,則須仰賴先進資料數據機(IDM),連結上其他配備FCR的阿帕契,方可獲得目標資訊。
 

2.瞄準與標定系統(TADS)

  TADS目前有更先進的M-TADS,配備白晝攝影機以及熱像鏡還有雷射標定儀,對於飛行員搜索目標有很大的幫助,且也是導引雷射導引飛彈(除AGM-114L以外的地獄火皆是雷射標定)的必要目標資訊賦予管道,而如果本身不實施標定,可由地面或者是其他直升機進行標定,只要雷射頻率和飛彈本身的調整到一致。

  但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尤其它機台雷射導引,其夾角不宜超過60度,否則可能會讓雷射導引失效,而較新型的AGM-114K型在失去雷射導引後,會保持原飛行方向並持續搜索標定點,直到捕獲後再實施瞄準,但如果是較舊型的,則在丟失後就視同脫鎖。

 

3. AN/APR-48A雷達頻率干涉儀(RFI)

  這是一種被動式的電磁支援措施(Electronic Support Measure,ESM)系統,能夠偵測到脈衝、脈衝都卜勒和連續波(CW)等雷達信號,且能在誤差低於1度的情況下辨識出來源的方位角,進而為射控雷達或TADS提供歸正的方位角參考。

  RFI是一種極度敏感的感測器,它不只可以偵測到雷達頻率主波束,甚至還能偵測到旁波瓣和後瓣,因此即便是低截獲率(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LPI)的信號,也逃不過RFI的捕捉。RFI的位置就在雷達桅杆之上,長弓雷達之下,其偵測範圍是360度,一次可以處理100個威脅信號。

 

4. 改良式資料數據機(IMPROVED DATA MODEM,IDM)

  阿帕契安裝了一個改良式資料數據機(IDM),該數據機支援長弓空中力量應用計畫開發(Longbow Air Force Application Program Development,AFAPD,也就是長弓協定LONGBOW)以及戰術射擊(TACFIRE)程序所需的數位通訊需求。

  ●用戶機(Subsriber):一個用戶機是登記在網路(Network)下的一個成員或站台。每個用戶機都有獨特的用戶機身分(ID),而該編號儲存在該用戶機的IDM內。

  ●隊伍成員(Team Member):多個用戶機會組成成員,並能在網路內接收IDM訊息,而每個數位網路的上限為15個用戶機(包括發訊端為16個)。

  ●區域成員(Zone Member):區域成員是可以接受區域訊息(Zone Messages)的用戶機。一個數位網路內最高同時只能有8個區域成員(包括發訊端),而只有用戶機先成為隊伍成員,才能成為區域成員。

  備註:測試發現距離超過5海里(9.26公里)後,IDM的接收效能會降低。

在看完了AH-64D的感測系統之後,接下來就來看目標賦予的方式。

 

目標賦予方式:

●射控雷達(FCR)賦予
  當瞄具選擇射控雷達(FCR)且沒有選擇不輸入次要目標(2ND TARGET INHIBIT)時,當主要目標是靜止目標時,武器處理器(WP)會再為飛彈下載一個次要目標,而這也是三個模式中,唯一會為飛彈下載次要目標,作為主要目標消失後的備用目標。

●瞄準與標定系統(TADS)賦予
  當瞄具選擇TADS且啟動雷達導引飛彈(RF),並出現「TARGET DATA?」字樣後,使用TADS的雷射標定目標約3秒後,目標交付給FCR的任務就會完成,而「TARGER DATA?」的字樣也會消失。

●先進資料數據機(IDM)賦予
  透過IDM獲取目標的方式,被稱為是雷達頻率交付(RFHO)。當要使用IDM接收目標時,不論本機有沒有配備長弓雷達,瞄具都要選擇射控雷達(FCR),而在選擇射控雷達前,都必須先按下Store的按鍵。

在武器處理器將目標資訊交付給飛彈後,飛彈會決定採用「發射前鎖定」LOBL或「發射後鎖定」(LOAL)模式。而在螢幕上,射控雷達目標不論是顯示使用LOBL或LOAL,這些都不代表飛彈最終會使用的模式。因此,有可能使用LOBL模式攻擊LOAL目標,而反之亦然。

在以LOBL模式發射之前,假如飛彈雷達進行三秒掃描三次之後仍然未能尋獲目標,則飛彈雷達就會轉換成待命模式,但其內部追蹤功能仍然會持續進行。飛行員可以在次啟動(Action)飛彈,而飛彈雷達也會針對目前鎖定目標,重新進行為期三秒的三次掃描。

●瞄具連動功能(Sight LINK Function)和歸正搜索(CUED)

  這個功能是讓任一目標獲取的方式(包括FCR、TADS)成為其他目標獲取方式的追蹤源。例如假如瞄具選擇的是TADS,則使用此功能後後,射控雷達(FCR)會馬上跟TADS正在觀看的方向實施歸正,但如果瞄具是選頭盔顯示器(HMD),則此功能並不會作用。

  此外,還有另一個功能叫做歸正搜索(CUED),假如在RFI偵測到雷達波訊號,並按下此鍵後,則FCR會對準RFI中最高威脅項目進行歸正。如果持續按壓歸正搜索鍵,則FCR會依序對準目前RFI偵測到的雷達波射源,而若FCR正在掃描中,也會因為按壓此鍵而中止動作。

  而只要FCR能對準目標,則通常代表目標資訊可以賦予給RF飛彈,從而對威脅實施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