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根據測試...其實一戰時期的法軍鋼盔在抗爆炸波能力上比現代頭盔還好嗎?!
編譯:李思平
有頭盔總比沒頭盔好,但你知道嗎?法國在一戰時期設計的M1915亞德里安鋼盔,也就是現代軍用鋼盔的始祖,抗爆炸波的效果竟然比現代的防彈頭盔還好?!這個令人訝異的發現,是杜克大學的生物醫學工程師所發表。根據工程師指出,頭盔上方的頂冠以及寬闊的盔緣,有助於削弱爆炸波對腦部造成的傷害,而這剛好就是M1915鋼盔的特色。
在測試中,工程師使用假人頭穿戴多種頭盔,從一戰時期的英軍、法軍、德軍頭盔,到現代的防彈頭盔,甚至還測試了沒有頭盔的狀態,並使用衝擊波管朝假人頭發射衝擊波,以取得頭部受到爆炸波衝擊後的傷害程度。在測試中,法軍亞德里安頭盔(Adrian Helmet)取得了最好的成績,也就是腦部承受的傷害最低。
這個結果讓工程師感到非常有趣,因為在一戰時期,英德法軍的鋼盔材質都差不多,且法軍鋼盔的厚度還比較薄,但因為法軍鋼盔的頂部有頂冠,因此反而有助於削弱衝擊波,儘管這最初的用意是在強化鋼盔的強度,且鋼盔本身的設計是彈開破片為主。此外,工程師也測試了美軍和英軍的布洛迪鋼盔(Brodie,俗稱的飛碟盔),德軍的鋼盔(Stahlelm)和現役使用防彈纖維製造的先進戰鬥頭盔(ACH),但它們的表現都不如法軍頭盔要好,特別是連ACH都沒比較好,這是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
▲ a.英美軍布洛迪鋼盔、b.法軍亞德里安鋼盔、c.德軍鋼盔、d. 現代美軍先進戰鬥頭盔、e. 無頭盔。
根據研究指出,在2001~2005年的反恐戰爭中,美軍有78%傷勢都是由爆炸所造成,且爆炸已經成為現代戰爭中傷亡的主要因素,這讓美軍也開始注意起抗爆炸波的重要性。
工程師表示,不管是一戰設計的鋼盔或者是現代頭盔,以往針對的重點是在抗破片和快速量產,而現代的重點則是防彈和減少鈍傷(Blunt Trauma),但卻沒有將衝擊波(Shock Wave)列入重要考量之中。當砲彈爆炸後,首先會釋放被稱為是「主要爆炸波」的衝擊波,至於從爆炸中散佚的射出物(破片)造成的衝擊則被稱為是「次要爆炸波」,這一直到近年來,兩者造成的傷害才有所區別開來,特別是醫學上的定義。
在一戰時,士兵在壕溝中體驗大量的砲擊後,常常會因為行為失常而被後送到醫院,但當時的醫生並無法在頭部外找到外傷,因此當時的醫生將此傷害稱為是彈震症(Shell Shock),不過在今天,我們可以知道這是衝擊波對腦部造成傷害以及心理要素低潮的混合創傷,而為了避免士兵在現代戰爭中再次承受這種傷害,軍方必須加以正視頭盔的抗衝擊波能力。
會員帳號 : |
會員密碼 : |
驗證碼 : |
- 會員登入 - - 忘記密碼 - - 加入會員 - |
使用社群帳號登入 Facebook 登入 Google+ 登入 |
Email: |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