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艾布蘭戰車本身已經是戰場上極為有力的存在,但若更進一步的讓它像一艘小指揮車一樣有自己的無人僚機或僚車呢?這就是美軍下一步要實驗的方向。(Source:US Army)
美國陸軍正在計畫於2017年在本寧堡(Fort Benning)展示能伴隨M1艾布蘭戰車的機器人隊友,並準備在2023年時成為正式登錄計畫。陸軍目前已經成功展示了有人與無人航空器的實際整合試驗,例如讓阿帕契攻擊直升機與影子式(Shadow)和灰鷹(Grey Eagle)無人機合作,以彌補OH-58奇歐瓦戰士偵搜直升機退役後的空缺。
但相較於空中,要讓地面上的載具達成有無人間的合作卻更具挑戰性,例如如何安全地在固定、移動的障礙物間移動,或者是跨越崎嶇的地形等。在此之前,為了能逐漸架構出今日與明日戰場的概念雛形,陸軍已經對此構思並實驗已久。
自動裝填機與裝填手成為同事:裝填手將成為無人機操作員?
裝填手與自填機取捨的議題從未下檔過,但美軍認為兩者不僅不相互競爭,甚至還能讓裝填手搖身一變成為無人機操作員。(Source:US Army)
據萊溫芙絲堡(Fort Leavenworth)的陸軍綜合武裝中心(Army's Combined Arms Center)指揮官Michael Lundy中將透露,陸軍最新的動作將會在2017年夏季於本寧堡進行一次史無前例的驗證展示,內容為評估是否可能讓M1艾布蘭戰車的裝填手操作無人空中與地面載具,而裝填手原本的任務則由自動裝填機取代。
Lundy特別對自動裝填機說明道,這款裝於M1戰車的自動裝填機是一款性能已被驗證,但尚未實裝的裝備,而本次安裝上M1的目的就是要替代裝填手的主要工作,讓裝填手能夠空出手來操作無人機系統。而這個計畫不僅讓陸軍無須更改部隊結構,同時也能強化M1戰車的態勢感知能力。本次的展示除了會讓陸軍思考是否值得替M1改裝自動裝填機外,同時也讓陸軍見識到在艾布蘭戰車上進行有/無人系統間合作的樣貌為何,因為陸軍勢必要先了解到這樣的合作能如何增強戰鬥載具的致命性、防護性或機動性,接著才能做出進一步的決策。
陸軍選擇何款自動裝填機?
通用動力曾經替M1研發快抽(FASTDRAW)自動裝填機,其彈量可容納36枚,但輸彈臂會佔據裝填手的空間,因此並非是本次試驗的好選擇。(Source:GDLS)
據了解,M1戰車發展史上曾經出現過兩款自動裝填機,一款為通用動力(GDLS)製造的快抽(FASTDRAW),另一款為Meggit製造的緊緻自動裝填系統(Compact autoloader system),其中Meggitt的系統可在不需更動砲塔原始結構,且不須占用人員活動空間的情況下安裝,而砲塔尾部的砲彈儲藏量也與未改裝前一樣都是34枚120mm砲彈,裝填速度為12發/分,並可支援仰角10度、俯角3度的裝填,意味著安裝緊緻自動裝填系統的M1,不需要像其他國家裝有自動裝填系統的戰車一樣,裝填時還需要時時將砲管恢復到特定角度才能裝填。
Meggitt的緊緻自動裝填系統可以在不佔用裝填手空間的情況下進行安裝,且絲毫不減損自動裝填的速度與性能,因此即便美軍沒有公開指名為使用哪一款自填機實驗,但Meggitt的方案符合實驗的需求條件。(Source:Meggitt)
儘管Lundy並沒有明指使用哪一款裝填機,但從圖可見,快抽的輸彈臂從彈倉裝甲艙門處延伸,因此無疑將會占用裝填手的空間,而Meggitt系統的輸彈臂卻始終保持在砲膛後方,當輸彈臂舉昇時,中央的裝甲艙門(此處須改造)開啟,推出一枚砲彈後,輸彈臂往下再以反方向上推至砲膛,接著將砲彈推入砲膛內,全程運作不須干擾到人員原先的活動空間,因此Meggit的方案是最為可行的。
未來將會以悍馬和M113作為半自主化僚車測試
在聯合能力技術展示的第二階段,美軍打算用無人M113與M1進行協同試驗。(Source:US Army)
此外,根據陸軍訓練暨準則司令部(TRADOC)與工業夥伴間在本月的交流訊息透露,陸軍屆時也將會開始進行多階段的聯合能力技術展示,第一階段為使用無人悍馬車,第二階段的時間雖然尚未訂定,但將會在M113上使用相同的無人技術。本次技術展示旨在將經驗導入陸軍的無人系統開發計畫,其半自主化機器人僚車計畫將在2023年展開,而2035年時將會進展至自主化的版本。
半自主化版本將會使用現今的戰鬥載具為平台,並讓它們能自動跟隨長車、路徑點導航、障礙偵測與迴避,自主化版本則是特製平台,並擁有完全自主化的導航能力以及可遠端操作的武器。不過,使用機器人僚車只是未來25年陸軍在走向更加自主化、人工智慧化、廣泛應用無人系統之策略計畫的其中一部分,而陸軍也會持續在機器人系統上保持機敏,並讓無人夥伴成為戰士的最佳助手,好比獵人與他的獵犬一般。
未來戰場必將由人類與機器合作而成
人類與機器在未來的合作將不再僅止於人類親自的遙控,而是讓機器具備一定程度的自主化能力,甚至完全自主化能力。(Source:US Army)
陸軍性能整合中心(Capabilities Integration Center)預計在2017年10月揭露陸軍的機器人化與自主化系統策略,該策略指出5個性能目標,並將會指引關於無人機和無人地面系統的科學與科技研發方針。陸軍希望使用無人系統強化態勢感知能力,從而讓士兵在體能和精神上的負擔降低、強化部隊的續戰力,並且有助於單位在戰場上移動及機動,同時也保護士兵免受威脅。
陸軍計畫在2017年1月時向陸軍需求監督委員會(AROC)呈報關於班級多用途裝備運輸車(SMPET)的性能開發文件(CDD)的草案,SMPET的目的是用來替整個步兵班運送裝備、補給品,接著到2月時,陸軍也準備送交自動運補車的CDD草案,而正式的機器人僚車CDD必須於2019年呈報。
資料來源:http://www.defensenews.com/articles/army-to-demo-robotic-wingman-vehicles-in-2017
會員帳號 : |
會員密碼 : |
驗證碼 : |
- 會員登入 - - 忘記密碼 - - 加入會員 - |
使用社群帳號登入 Facebook 登入 Google+ 登入 |
Email: |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