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俄國這樣的陸權國家而言,戰車無疑是極為重要的戰力,而戰車也是讓紅軍在二戰時期一路將戰線推進柏林的最大功臣之一,在冷戰期間,為數龐大且致命的戰車部隊也成為北約最懼怕的紅色浪潮!俄國在2015年亮相的新戰車:T-14阿瑪塔,則具備了俄軍對戰車需求的一切特色,包括設計新穎,且留有升級空間以面對未來數十年的發展,根據俄媒表示,目前俄軍已訂購超過百輛T-14,並能裝備一個裝甲團或裝甲旅,而未來甚至還要再採購2200輛以完全裝備7個裝甲師。
因此,北約在未來數十年間所要面對的地面威脅也從T-90變成了T-14,然而在亮相一年之後,我們對T-14的了解有多少?就基本數據來看,T-14長10.4公尺、寬3.5公尺、高3.3公尺、重49公噸(安裝城鎮戰套件),並可達到每小時90公里的道路上極速,它的三名成員全坐在車頭的裝甲座艙內,其無人砲塔配備了125mm主砲、7.62mm同軸機槍以及12.7mm車長遙控機槍(但目測應為7.62mm機槍)。
T-14阿瑪塔戰車(Armata)不僅是史上第一款服役的無人砲塔戰車,更是打破了戰車設計界的一灘死水,並讓全世界再度對俄國的戰車設計能量刮目相看!(Source:Wiki)
防禦力
就跟其他的戰車一樣,T-14是防護、火力與機動力的綜合體,它的本體裝甲主要是全新44C-SV-W鋼合金所構成,這種全新的鋼甲採電渣溶化(Electroslag Melting)製造,明顯比傳統鋼甲更輕,從而令T-14節省了數百公斤的重量,而在與孔雀石(Малахит/Malachite)爆炸反應裝甲(ERA)搭配後,對動能彈防護等效可達1000~1100mm RHA,對化學能彈防護等效可達1200~1400mm RHA。
且相較於重達63公噸的M1A2或挑戰者2式戰車,再加裝城鎮生存套件後的T-14僅重49公噸,明顯省去了不少裝甲的重量,這部分除了歸功於省去砲塔重量外(M1砲塔甚至比車體重),且T-14的主要防護也仰賴主動與被動防禦系統,例如阿富汗石(Afganit)主動防禦系統(APS)以及孔雀石ERA等,正如其他俄國戰車一樣省去了許多傳統裝甲的重量。
這兩種防禦系統,在砲塔兩側共10具的阿富汗石APS能攔截速度高達1700m/s的來襲物,並在適當距離內引爆炸射出大量破片以攔截物體,然而俄方已開始進一步測試,將攔截物體速度容許值提高到3000m/s,並且能炸斷/炸偏APFSDS這類的動能穿甲彈。倘若攔截彈耗盡或損壞,全新的孔雀石第四代爆炸反應裝甲也能提供絕佳的被動防護力,而底下則是由44C-SV-W鋼合金提供最後一道基礎防護。在引擎和車尾的部位,則有主要防禦化學能彈的柵欄裝甲提供防護。
示意圖可以見到T-14的無人砲塔在拆除外罩後的模樣,可見本體仍有厚實的裝甲防護,甚至在頂部還有防止攻頂彈藥的爆炸反應裝甲鋪蓋,而砲塔環上則有左右共10具阿富汗石APS。(Source:http://stockinfocus.ru/2015/05/12/t-14-armata-vzglyad-diletanta-s-inzhernym-obrazovaniem/)
生存性
T-14的彈藥與成員完全區隔開來,這意味著T-72那種一被擊破就可能全車殉爆的慘劇可能不再發生,且T-14的砲塔完全沒有人員存在,因此即便被貫穿也不會造成任何人員傷亡,且儀器並不需有外露的操作面(例如戰車射手的瞄準具、操縱握把與線路等),因此重要器材皆能以裝甲包覆,減少破片和高溫高壓的損害,而在會影響砲塔操作的重要部位,例如主砲的砲耳與砲閂本體,則有厚實的裝甲以及ERA包覆實施保護。
不過對於裝甲較有人砲塔單薄的無人砲塔而言,外界並不是沒有質疑的聲浪,因為若一枚高爆彈打中裝甲薄弱的砲塔是否有可能一次除掉所有器材?這個答案是有可能的,但這也是T-14如此重視阿富汗石APS的原因,它不僅能提前炸斷、炸偏APFSDS,更遑論具有炸藥和引信的破甲榴彈(HEAT)或高爆彈(HE)。
此外,T-14也在匿蹤、軟殺層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全車除了採用雷達訊號吸收塗料外,砲塔外罩也採用可降低雷達反射信號的外型與材料,並降低敵雷達發現的距離(例如攻擊直升機的毫米波雷達),並能透過戰車砲塔上的電子軟殺系統迫使敵反戰車飛彈提前脫鎖,正如T-90戰車前的「窗簾」電子反制系統。而T-14全車也備有相當多的反制煙幕發射器,其展開的煙幕能有效阻絕紅外線、雷射等偵知和鎖定必要信號,使敵人失去精確觀測T-14的機會,並讓敵導引武器提前脫鎖。
T-14無人砲塔全解析影片,能讓人輕易的了解大致上的砲塔構造。
火力
T-14的主武裝是使用2A82-1M 125mm滑膛砲,屬於T-90的2A46M精進版,根據俄軍表示,這款主砲比2A46M的精準度提升了17~20%,並比萊茵金屬的120mm 55倍徑砲的砲口動能/初速大17%,而在配備「真空-1」(Vacuum-1)翼穩脫殼穿甲彈後,將能在2公里遠貫穿後達1000mm RHA(滾扎均質裝甲),足以擊破當今世上任何一輛主戰車的正面裝甲(俄方以M1A2 SepV2的正面抗動能彈960mm RHA為目標)。若要對付更遠的目標,T-14還可以使用射程長達8公里的3UBK21衝刺者(Sprinter)砲射飛彈,而根據目前數據指出,T-14的自填機擁有每分鐘12發的裝填速度,備彈40枚(32枚在自填機上)。
根據俄媒報導,T-14最終會升級至2A83 152mm主砲,就像當初M1將105mm砲換成120mm一樣,而它的砲塔也確實有預留升級空間,倘若真升級為2A83,北約方面的戰車裝甲將勢必有大幅提升的需要。
T-14使用的2A82 125mm主砲是T-90所用的2A46M的精進版,其膛壓甚至比萊茵金屬的120mm 55倍徑砲大上17%。(Source:RUSSIANARMOR.INFO)
態勢感知與射控
據俄方表示,T-14戰車上的主動源相位列陣雷達可讓戰系同時監控40個空中目標、25個地面目標(最小可追蹤到30x30cm的目標),並讓系統自動追蹤與實施威脅排序,而車輛周遭也設有多角度攝影機以達到接近零死角的環境視野。得益於能追蹤空中目標的能力,T-14也可以分攤部分野戰防空的任務,例如使用導引飛彈對空打擊。
射手與車長觀瞄儀器可發現日間7500公尺外的戰車大小目標,在夜間啟用熱像儀時則可於3500公尺外發現,根據目前俄方釋出的資料顯示,T-14 的卡利納」(Калина)火控系統具備目標自動追瞄能力,除了能大幅提升首發命中率外,也能自動修正每一次開砲後的人為影響,讓戰車的循環射擊變得更有效率且致命。
T-14的態勢感知能力十分全面,除了在砲塔周遭設有攝影機外,主動源相位列陣雷達也能追蹤多達40個空中目標、25個地面目標!(Source:Wiki)
動力
對於T-14的動力評估,美國陸軍原本認為T-14將會由1500hp級的Chelybinsk A-85-3AX柴油引擎驅動。但現在證實它的馬力被調降至1350hp,主因除了T-14的推重比已經相當足夠外,調降馬力還可以增加引擎受限與減少保養頻率。
無人發展性
此外,烏拉爾製造廠(Uralvagonzavod)宣稱以後T-14將會配屬無人機,並作為偵蒐與目標尋獲之用,但不清楚三名成員中誰要負責操作無人機(不太可能是駕駛),假如聽到這裡還覺得不夠誇張的話,烏拉爾廠甚至宣稱,T-14在未來將會完全「無人化」。
俄軍目前已經訂購100輛T-14,並計畫在未來加購2200輛以全裝備7個裝甲師,不論俄國的經費是否能達到此程度換裝,北約的裝甲部隊將不再如以往的日子輕鬆,而是真正有一種強敵能威脅自身。(Source:Wiki)
資料來源:http://nationalinterest.org/blog/the-buzz/russias-t-14-armata-what-we-know-one-year-17740
資料來源:http://izvestia.ru/news/636502
會員帳號 : |
會員密碼 : |
驗證碼 : |
- 會員登入 - - 忘記密碼 - - 加入會員 - |
使用社群帳號登入 Facebook 登入 Google+ 登入 |
Email: |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