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平
為了幫助烏克蘭抵抗俄軍入侵,世界各國紛紛援助了各式載具與武器系統,並在烏俄戰爭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同時補充因戰爭造成的大量裝備消耗。這其中也包括了澳洲援助的20輛「巨蝮式」(Bushmaster)四輪裝甲車,此車不僅是所有軍援品中唯一來自南半球,且正好在半個地球之外,使用國環境完全不同的大型裝備,也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曾親口點名,此車是對烏克蘭自衛能力有大益處的載具,並讓大家相當好奇此裝甲車為何方神聖。
為了提升摩托化步兵戰力而研發
在1990年代以前,澳洲的摩托化步兵主要仰賴卡車移動,但澳軍決定為部隊配備更靈活且利於班級作戰與部署的小型運輸載具:步兵機動車(Infantry Mobility Vehicle,IMV),接著於1993年先採購無裝甲的過渡性步兵機動車(Interim IMV,IIMV),先熟悉新用兵方式並待到有裝甲的IMV服役為止。
澳軍在1994年建立大地116專案並訂出IMV的指標,並有多達17家廠商參與競標,最終在1997年僅有2家參與決標,它們分別推出的競標車為巨蝮式裝甲車,以及以南非曼巴式(Mamba)裝甲車為基礎改進的台班式(Taipan)。這兩種原型車的表現也在1999年為期44週的測評中不相上下,最終,澳軍在1999年選擇本土設計的巨蝮式作為IMV,並在不久後改定義為防護機動車(Protected Mobility Vehicle),與較重型的ASLAV八輪甲車和M113裝甲運兵車做出區別,最主要的原因是彰顯此車擁有裝甲保護,但同時又具備給摩托化步兵運用的高機動力。
由於在決標後,軍方仍指示廠商持續修正測評時發現的問題,故最終在2005年才開始交付給部隊使用,晚於預定時程3年。但此車在服役後廣受部隊好評,並在阿富汗戰爭中拯救無數士兵性命,故在過程中也獲得澳軍增購,使全車隊數量達到1052輛,並預計服役至2030年。
為反地雷伏擊所設計
巨蝮式的底盤為4x4構型,車體採用強化鋼板製造,並配備有V型底盤裝甲以及高懸吊系統設計,可有效偏折爆裂物的爆炸波和破片,足以承受8公斤反戰車地雷,或9.5公斤炸藥在車體正下方引爆,而鋼製車體也可抵擋7.62公厘機槍彈於30公尺外直擊,如果預計會遭遇更高程度的威脅,則還能再外掛裝甲,使之足以抵擋7.62公厘穿甲彈於30公尺外直擊,並承受155公厘高爆榴彈破片從60公尺外命中,同時車內也有防破片襯墊,即便破片貫穿車體也可將破片傷害降至最低,使全車防護水準遠優於早期未升級裝甲的M113裝甲車。
同時,為了裝載全車10人(9人步兵班含1名駕駛),並安裝用以吸收地雷爆炸時震波的抗炸座椅和足夠間距,同時確保乘客不因為悶熱或為了取得更好的視野而保持頂門蓋敞開,車上標配了空調系統、內置飲水機,且車側還設有防彈玻璃窗,同時滿足安全性、人體工學與狀況覺知,這樣的設計也讓巨蝮式締造有超過百輛承受即造爆裂物爆炸,但無一乘員死亡的黃金紀錄。
但也因此巨蝮式的車體相當巨大,總長甚至較史崔克八輪甲車要長,更令全車空重12.4公噸,作戰重量則達到驚人的15公噸。
可靠的機動力
以四輪裝甲車來說,15公噸的作戰重量是相當驚人的重量,接近美國史崔克八輪甲車基礎型的空重16.47公噸,故蝮蛇式配備了強而有力的330匹馬力7200CC卡特彼勒3126E柴油渦輪增壓引擎,並配備ZF 6HP502 ECOMAT G2自動變速箱(前進6檔、倒退1檔),再透過全時四輪傳動,可在道路上達到每小時100公里的極速,並可爬上斜率60% (30.9度)的正向坡,或傾斜40度的地形,與絕大部分的履帶裝甲車一樣。
為了在各地形上達到最佳行駛表現,同時降低四輪構型產生的高接地壓對越野帶來的不良影響,巨蝮式配備了中央胎壓控制系統,可以依地形調整4種壓力設定,在道路時提高胎壓,降低摩擦力以提高速度,或在越野時降低胎壓,降低接地壓並增加抓地力。同時,為防輪胎遭槍彈射穿或地形刺穿而致車輛無法行駛,巨蝮式也配備了軍用跑平胎,在輪胎完全洩氣時仍能用實心橡膠內胎行駛。
此外,長續航力也是在遼闊的澳洲大陸必備的性能,巨蝮式的燃料總量為319公升,其中300公升油箱置於人員艙外,避免命中後令火勢危害人員,而19公升則置於車內的裝甲油箱,作為主油箱破損或耗盡後的備用油料。在最佳油耗表現下,蝮蛇式的航程為800公里,遠較M113的480公里與ASLAV的660公里長。
多任務構型滿足作戰需求
巨蝮式被研發的主要目的雖是運兵,但它同時也有多種構型可滿足部隊不同的作戰需求,甚至利用其優秀的底盤進行構改,滿足針對未來作戰的需求。目前已進入澳洲陸軍服役的巨蝮式有8型,除了基礎的運兵型外,還有通用型、指揮型、工兵型、救護型、通用維護型、直射火力支援武器型和迫砲型,另外還有被其他軍隊和單位採用的電戰型與救火型,以及正在研發的反艦飛彈發射車型等。其中,援助烏克蘭的型號為最基礎的運兵型。
在火力配置上,由於巨蝮式主要是自衛與支援摩托化步兵直射火力,因此基礎是配備車頂機槍座,裝載5.56公厘或7.62公厘機槍,如需額外火力可再於車尾頂門蓋再加裝一個機槍座,提供覆蓋正向與背向的射界,而迫砲型則是一頂機槍搭配一門迫砲。但為更進一步提升乘員安全性與滿足全天候作戰的情況下,現在越來越多巨蝮式搭載了遙控武器站,並可裝載.50口徑機槍。
而為了滿足未來戰爭需求,讓陸軍增強以陸制海能力的大地4100階段2專案,巨蝮式也推出了最新的衍生型:打擊大師(Strike Master)。此型為反艦飛彈發射車型,以巨蝮式的底盤搭載射程達185公里的Block 1A型海軍打擊飛彈(Naval Strike Missile)的雙聯發射器。
由此可見,巨蝮式不僅滿足當初的需求,更在持續升級後,於現代與未來戰爭中持續發揮有效戰力,足見其平台設計的優秀和擴充性。
運兵型性能諸元:
尺寸:7.18 x 2.48 x 2.65公尺(長寬高)
重量:12.4公噸(空重)、15公噸(戰鬥重量)
迴轉半徑:17.7公尺
道路極速:100km/h
續航力:800公里
油箱大小:300公升 + 19公升備用油箱
防護:8公斤地雷於底盤中央引爆,7.62公厘穿甲彈於30公尺命中,155公厘榴彈破片於60公尺外命中
乘員:1名駕駛與9名步兵
武裝:2座車頂機槍座,配備5.56公厘或7.62公厘機槍
會員帳號 : |
會員密碼 : |
驗證碼 : |
- 會員登入 - - 忘記密碼 - - 加入會員 - |
使用社群帳號登入 Facebook 登入 Google+ 登入 |
Email: |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