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科技軍事雜誌社

首頁 新聞總覽 挑戰者3式主戰車

挑戰者3式主戰車

作者:李思平

 在世界上第3代戰車中,挑戰者系列無疑是最有特色且事蹟最難忘的一種。在波灣戰爭時,挑戰者1式曾創下歷史上最遠的戰車擊殺紀錄,120公厘線膛砲發射一發尾翼穩脫殼穿甲彈摧毀了4.7公里外的伊拉克戰車。在伊拉克戰爭中,有1輛挑戰者2式在巴斯拉曾經先後被70發反戰車火箭彈直擊而沒被摧毀,也發生過先後遭到14發反戰車火箭與1發米蘭反戰車飛彈直擊而全員生還的案例,這些都是大家會記得挑戰者戰車的著名事蹟和既定印象:精準致命且戰無不克。

  但是,相較於其他同期戰車逐漸在感測器、防護套件和砲彈上升級時,而挑戰者2式大多都還是原裝貨,且受老舊的L30線膛砲與分裝式彈藥限制,火力難以增強。同時在實戰中也發現越來越多挑戰者2式的弱點,例如曾有1發RPG-29命中車首下裝甲後貫穿,導致駕駛截肢的事情發生,或者是遭到友軍誤擊時,一發塑膠榴彈命中車長頂門蓋後內爆,造成2人陣亡、2人受傷,最後火勢延燒到彈藥而全車殉爆的事情。

  毫無疑問的,挑戰者2式雖然有輝煌的歷史,但需要升級也是不爭的事實,儘管英軍嘗試為它加上各種套件,但較原始的架構仍限制了它的發展。因此,英軍最後決定讓挑戰者2式接受大刀闊斧式的改進,在機動、防護、火力等戰車三要素上躍進到頂尖的地步,而其成果就是挑戰者3式。

 

換裝新砲塔、武裝與射控

  早在2005年,英軍為能讓挑戰者2能服役到2030年代,展開了戰力暨延續計畫(CSP),但因缺乏資金,一直到2014年才重組挑戰者2式延壽計畫(LEP)。最初,英國貝宜與德國萊茵金屬兩家廠商彼此競標,但最後於2019年為此標案中專案整合成萊茵金屬貝宜系統陸地公司(RBSL),共同研發全新的挑戰者2式 LEP,最後又因改進幅度巨大,在2021年重新定名為挑戰者3式。

  對新車的要求指標,包括了:增強監視與目標尋獲能力(全新的車長與射手熱像儀)、全新武器控制系統(新射控系統)、增強機動力(新液體氣壓懸吊、更好的引擎)與電子架構(電子設備之人體工學、電力分配與介面改進)。而要達成上開要求,挑戰者勢必要換裝全新的砲塔和武器和大改底盤,不能守著舊系統不放。

  有鑑於其他北約第三代戰車都配備了可使用北約標準120公厘砲彈的滑膛砲,仍使用120公厘L30線膛砲的挑戰者2面臨了升級砲彈和戰時後勤的問題,且挑戰者2的車長和射手必須共用1具TOGS射手熱像儀,儘管車長有獨立白晝觀測儀且具備獵殲接戰能力,但此能力並無法在夜間施展,相較於美國M1A2或德國豹2A6/7遜色不少。

  因此,全新的挑戰者3安裝了全新的砲塔,並配備了120公厘55倍徑L55A1滑膛砲。相較於傳統的L30線膛砲,新砲可使用北約通用的一體式砲彈,在裝填上更便捷,不須像原本一樣依序裝填入彈頭、推進藥包,同時還要確認砲閂上的10發底火彈匣是否還有底火(不像一體式砲彈的底火整合在彈殼底)。此外,一體式砲彈也有利於採用彈芯更長的尾翼穩脫殼穿甲彈,且在國際市場上採購適合的砲彈,甚至運用最新的可編程化砲彈(可控制瞬發、空炸、延遲引信),減少獨立研發的成本和戰時通用的後勤問題。

  而為了增進接戰效率,新砲塔配備了兩具英國THALES製獨立熱像儀,射手使用DNGS T3雙軸穩定瞄具、車長使用獵戶座(ORION)穩定獨立全周界瞄具,皆具有第三代前視熱成像,取代了原本挑戰者2式單具TOGS熱像儀,賦予挑戰者3式完整的全天候獵殲接戰能力。同時,射控系統也更新成具備自動化目標追蹤、廣域搜索暨輔助目標偵測的能力,令接戰效能和狀況覺知提升至北約第三代戰車中的佼佼者。

 

狀況覺知、生存性與機動性改進

  為了讓挑戰者3式適應全新的威脅環境,特別是針對高強度戰爭環境下會面對的反戰車飛彈和戰車砲彈,它的底盤和砲塔都換裝了全新增強型的模組化複合裝甲,取代掉原本的第二代查布罕複合裝甲,大幅增進對化學能和動能穿甲彈的防護力。此外,將絕大部分砲彈儲放在砲塔後獨立防爆艙的設計,也避免了裝甲遭到貫穿後砲彈殉爆導致全車陣亡的可能性。

  但為了延伸戰車的生存圈,挑戰者3式也配備了雷射預警系統,可在敵雷射導引武器使用雷射標定,或被敵戰車以雷射測距,或敵人以雷射乘波飛彈瞄準時發出警告,並回推雷射來源,讓車組員有時間能依威脅進行反應。此外,如要進入更高強度的環境,全新開放式電子架構也能整合各種主動防禦系統,包括軟殺或硬殺,以提前干擾甚至攔截飛彈。

  而在戰況緊急時,駕駛能否看清路況並駕駛到指定的陣地和路徑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挑戰者3式還配備了駕駛使用的前、後方熱像攝影機,能讓駕駛在全天候條件下看清路況,減少誤入障礙和任何可能使戰車受困的地形。此外,為增強越野能力和射擊穩定性,挑戰者3式使用了更新的第3代液氣壓式懸吊,而引擎雖仍沿用1200匹馬力之CV12-8A V12柴油引擎,但增進了冷卻效率以確保在更高轉速時仍維持正常溫度,因此即便全車重量從65公噸增加至66公噸,越野極速仍維持在40km/h,道路極速則一樣是60km/h。

 

後續升級與多領域作戰能力

  英軍期望挑戰者3式在2027年服役,2030年具備完全作戰能力,並能持續服役至2040年代且屆時仍能提供有效戰力,因此該戰車不僅要以卓越的配備達成這點,更要具備有可持續進行升級的能力。有別於挑戰者2式的封閉式系統,挑戰者3式的數位化開放式架構能在未來迅速整合全新的設備,並通過完整電磁測試,確認電力能夠穩定的應付全車的電子設備(包括主動防禦系統)使用,不會在關鍵時斷電,影響戰車的生存性。

  另一個能夠整合入未來部隊的關鍵,在於挑戰者3式一開始就考慮了多領域作戰能力,也就是除了陸戰本務和原先指揮管制系統外,還要能接收更多跨足其他領域之系統,諸如火力協同、電戰甚至無人機等系統,並能在濱海環境下作戰以支援英軍的未來突擊部隊(Future Commando Force)。

  整體而言,挑戰者3式不僅在戰力上大幅超越2式,甚至達到超越其它北約戰車的部分性能指標,而再加上英軍部隊輕型化的趨勢,主戰車的數量將從現役227輛降低至148輛,因此挑戰者3式在未來戰場上將扮演少而質精的跨領域火力支點與陸軍刀尖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