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平
在AH-64E上有兩個主要的射控系統,分別是可以讓副駕駛直接目視目標,並用雷射標定為武器導引的現代化目標尋獲標定系統(Target Acquisition and Designation Sights,TADS)暨飛行員夜視系統(PNVS),通常在機上直接稱為TADS/PNVS,以及能大幅拓增狀況覺知、發揮雷達導引地獄火飛彈完全威力、同時又兼具地形雷達和多種功能的火控雷達(Fire Control Radar,FCR),而整體FCR中包含了AN/APG-78長弓毫米波雷達。此外,E型相較於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無人機控制系統。
1.現代化目標尋獲標定系統暨飛行員夜視系統 (M-TADS/PNVS)
M-TADS暨飛行員夜視系統(Pilot Night Vision System,PNVS)都置於機首,TADS在下、PNVS在上,其中PNVS能提供夜視熱像畫面,TADS則可提供白晝畫面以及熱像畫面,並投射到兩位飛行員頭盔上的整合式頭盔暨顯示瞄具系統(Integrated Helmet And Display Sight System,IHADSS)、副駕駛的目標尋獲標定系統電子顯示暨控制介面(TADS Electronic Display And Control,TEDAC)或正副駕駛的多功能螢幕(Multi-Purpose Display,MPD)之畫面中。
在作用上,M-TADS具備高解析度單色白晝攝影機(後續將逐步升級為彩色攝影機模組)以及第2代前視紅外線(2nd Gen FLIR)熱像儀,在使用熱像儀時具備寬(WFOV)、中(MFOV)、窄(NFOV)以及放大(Zoom/ ZFOV)等4個視界(FOV),放大倍率分別是1X、5.7X、18X和36X,而白晝攝影機則只有寬、窄、放大3個視界,放大倍率為18X、63X和128X。TADS主要用於對敵情的監視與偵察,同時也整合了雷射標定儀,能夠進行測距和為雷射導引地獄火飛彈提供雷射照明。在操作上,副駕駛可以選擇將其投射到TEDAC或多功能螢幕(MPD)上,使用雙握把或集體感任務握把操作,或者是投射到IHADSS上,使用頭部轉動控制TADS的方向,再使用集體感任務握把操作。
PNVS也是使用FLIR提供影像,但主要作用是為飛行員提供於夜間、惡劣天候時的視野,並讓飛行員能安全的夜間飛行甚至貼地飛行。儘管TADS也能作為夜間飛行之用,但同時具備PNVS的好處,在於讓正駕駛可以獨立的運用能自由隨頭部轉動的夜視儀器,不受副駕駛使用TADS的影響。
▲M-TADS活動範圍
▲PNVS活動範圍
在旋轉角度和速度上,TADS俯仰角為+30~-60度,左右各120度,共240度的扇形,轉動與俯仰速度為每秒60度,視角為30度高、40度寬。PNVS俯仰角為+20~ -45度,左右各90度,共180度扇形,視角為30度高、40度寬,而其旋轉與俯仰速度為每秒120度,為TADS的2倍,目的在於符合夜間飛行時,飛行員頭部快速轉動以儘速了解周遭狀況的需求。
2. 火控雷達 (FCR)
火控雷達(Fire Control Radar,FCR)是一整個包含AN/APG-78長弓毫米波雷達及雷達電子單元(Radar Electronics Unit,REU)、雷達頻率截收器(RFI)暨RFI處理器,以及承載上述所有元件的桅頂總成(Mast Mounted Assembly,MMA)。儘管在AH-64E的標準中,還包含了一個控制無人機(UAV)用的戰術通用資料鏈(Tactical Common Data Link,TCDL)的數據機,但因為此向裝備的運作與FCR有所區別,因此之後單獨介紹。
FCR的核心是APG-78,它透過一面片狀天線進行Ka波段之毫米波的收發,對移動目標(初速高於6km/h)探測距離為8公里,對固定目標(初速低於6km/h)探測距離為6公里,而系統可以正常收發並判讀俯仰角+20~15度、傾轉角20度的雷達回波資訊,以確保AH-64E在機動過程中可以正常收發FCR資訊。而FCR一次能偵測並歸類1023個目標,在地面目標追蹤模式(Ground Targeting Mode,GTM)時最多可顯示128個,空中目標追蹤模式(Air Targeting Mode,ATM)最多顯示256個。
另外,雷達亦具有使用橫向卷軸(B-Scope)格式顯示的雷達地圖模式(Radar Map,RMAP),與會顯示出地形等高線和障礙物的地形輪廓繪製模式(Terrain Profiles Mode,TPM)等兩種基礎顯示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除了RMAP模式外,其他都是以計畫位置指示器(Plan Position Indicator,PPI)格式顯現,儘管各模式下的樣式有所不同,但共通點為雷達掃描線是以本機為基準圓點,畫弧狀進行掃描,而橫向卷軸則是掃描線水平移動進行掃描。
值得注意的是,FCR掃到的目標和使用TPM模式時掃到的等高線也可以轉化成TADS上能顯示的圖像,這種顯示方式被稱為是C-Scope,因此正副駕駛都能直覺式的看到眼前的目標是否已被FCR標定與歸類,並用雷達波得知前方的地形。此外,FCR也能透過網路分享目標資訊給連上網路的其他僚機,因此不一定整個編隊內都需要配備FCR才能享受它提供的優勢。
另一個讓FCR真正強大的裝備則是雷達頻率截收器(RFI),RFI是一種極度敏感的感測器,它不只可以偵測到雷達頻率主波束,甚至還能偵測到旁波瓣和後瓣,因此即便是低截獲率(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LPI)的信號,也逃不過RFI的捕捉。RFI的位置就在雷達桅杆之上、長弓雷達之下,其偵測範圍是360度,且RFI最多可以一次處理100個威脅信號。
前已敘述它能偵測360度到脈衝、脈衝都卜勒和連續波等雷達信號,可同時追蹤100個,且能在誤差低於1度的情況下辨識出來源的方位角,進而為火控雷達或TADS提供歸正的方位角參考。有了此功能後,飛行員可以在一偵測到陌生或敵雷達波時,就直接掃描或觀測潛在的威脅。
3.戰術通用資料鏈(UAV控制系統)
戰術通用資料鏈(Tactical Common Data Link,TCDL)是AH-64E可以控制無人機(UAV),達成有-無人機聯合作戰(Manned Unmanned Teaming,MUMT)的模式,而收發雙向的方式也是藉助FCR的天線。在AH-64E上,最高可以支援到對UAV的4級操作能力,也就是除了能直接從螢幕上看見UAV回傳畫面外,還能操作所有的感測器以及其飛行,也就是說AH-64E變成飛行在半空中的UAV遙控站。
▲此圖指出各射控相關設備的連線圖,此外必須注意,通常火控雷達與RFI截收器都直接納入桅頂總成(MMA)之中。
會員帳號 : |
會員密碼 : |
驗證碼 : |
- 會員登入 - - 忘記密碼 - - 加入會員 - |
使用社群帳號登入 Facebook 登入 Google+ 登入 |
Email: |
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