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低調但不失影響力的雅克列夫設計局
第一章‧Yak-130發展史
一.1990~1993:蘇聯的新世代教練系統計畫
二.1993~1999:義大利的介入
三.2000~:俄羅斯的Yak-130戰鬥教練機
四.2013~:進一步強化功能的Yak-130M
第二章‧生產與服役
一.俄羅斯軍方
1.空軍
2.表演隊
二‧外國客戶
1.已簽約客戶
2.潛在客戶
三‧事故
第三章‧衍生型
一.俄國的各種改良型
1.雙座攻擊型方案:Yak-131攻擊機
‧2012年遭俄軍否決,2013年起死回生
‧2014年以後的變數
2.單座輕戰機方案:Yak-133與Yak-135輕型戰機
3.Yak-133BR「Proriv」(突破)無人機方案
4.真正開跑的Yak-130M
二‧Yak-130的外國近親
1.義大利M346
‧用戶與潛在用戶(至2017年9月)
2.中共L-15
第四章‧技術性能
一‧機體設計
1.機身與進氣道
2.翼面設計
3.翼面參數的特別選定
4.可變穩定性
5.動力系統佈置
6.機首模組設計與機體材料
7.與F-22巧妙的「撞臉」?
二‧動力系統、傳動系統、燃油系統
1.AI-222-25發動機
2.AI-222-25的國產化與改良
3.為Yak-130改良型研製的SM-100發動機
4.TA-14-130輔助動力單元
5.液壓與氣壓系統
6.SUIT-9燃油控制系統
7.酬載能力
三‧航電設備
1.整體架構
2.BTsVM-90-604電腦
3.顯示系統
4.NSTs-T頭盔瞄準系統
5.KSU-130控制系統與SUO-130武器管理系統
6.BINS-SP1導航系統
7.SUOSO-130機上裝置管理系統
8.第五代航電的先行者
四‧飛行員維生與供氧設備
1.KS-130氧氣系統
2.K-36L-3.5Ya彈射椅
五‧射控與作戰系統
1.雷達
2.SOLT-25光電系統
3.雷達、光電複合型機頭
六.電戰系統
1.白俄羅斯Talisman電戰系統
2.俄羅斯的電戰系統
七‧匿蹤設計
八‧運用方面
‧KB SAT關於Yak-130的分析數據
第五章‧分析比較
一‧Yak-130 V.S. M346
二‧Yak-130 V.S. L-15
三‧與Mako及T-50比較
四‧混合比較
五‧Yak-130的獨門絕技
六‧如果F-CK-1經國號改成教練機,市場定位為何?
第六章‧與Yak-130搭配的初級教練機
一‧Yak-152螺旋槳初級教練機
二‧SR-10前掠翼噴射教練機
1.基本設計
2.飛行性能逼近Yak-130但更便宜
3. SR-10在Yak-130教練體系中的定位
4.座艙
5.發動機
6.試飛與服役
7.改良型:AR-10無人機
8. 身世解密:金鵰血統
三‧新的規劃:加上奧地利 DA42T與俄羅斯 MiG-35
會員帳號 : |
會員密碼 : |
驗證碼 : |
- 會員登入 - - 忘記密碼 - - 加入會員 - |
使用社群帳號登入 Facebook 登入 Google+ 登入 |
Email: |
Email: |